農村污水有哪些種類
1. 廁所污水:這是農村生活污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含有大量有機物、細菌和病毒等污染物。
2. 廚房污水:廚房污水主要包括洗劑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機物、有誤和食品殘渣等污染物。
3. 洗浴污水:洗浴污水主要包括洗澡和洗衣服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洗滌劑和化學物質等污染物。
農村污水的種類雖然不多,但是這些污水產生的頻率很高,因為這些污水都是日常生活中產生的。農村生活污水在未得到有效處理的情況下,任意排放到周邊水體中,會導致環境衛生狀況惡化,還對周邊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威脅著農村飲用水安全。

農村污水的特征
1. 來源廣泛。農村污水主要包括廚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滌用水和沖洗廁所用水等,這些用水分散,沒有任何收集的設施。
2. 難于收集。農村居民居住分布廣泛且較為分散,大部份沒有污水排放管網,污水收集率低,以直接排放為主,污水沿道路邊溝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體。
3. 排放量大。盡管農村常住人口逐年減少,但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仍然非常巨大。
4. 處理率低。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率較低,大量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出,已成為農村湖泊和河流富營養化等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5. 產生量區域差異大。各地區農村生活用水量和排水量存在顯著差異,經濟發達地區高于經濟落后地區,南方地區高于北方地區。
6. 水量日變化系數大。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日變化系數為3.0~5.0,約為城鎮污水排放量變化系數的2倍。
7. 水質波動大。農村生活污水水質波動大,不同時段的水質不同。廁所排放的污水水質較差,但可進入化糞池用作肥料。
目前,我國的農村地區房屋基本都屬于自建房,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缺乏合理的總體布局規劃。因此,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存在諸多差異,有的生活污水排入明溝或暗渠,有的就近排入溪、河及湖泊,還有的農戶將糞便等收集作為肥料,其余的用水直接潑灑,使其自然蒸發或滲入土壤。從總體來看,村鎮分布密度小和居民的建筑布局隨意導致了農村的生活污水排放變得極為分散。農村地區缺乏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致使垃圾隨意堆放。因此,農村生活污水除了居民的家庭活動用水外,還混有垃圾堆放產生的污水和高濁度的雨水徑流等,匯集的污水水質成分復雜。各類污水比例受生活條件狀況、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而不同,并且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家庭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污水的來源會越來越多,水質成分也勢必更加復雜。總的來說,需要采取合適的技術和政策加以處理和解決。

農村污水處理怎么做
集中式污水:集中處理模式即所有農戶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收集,統一建設一處處理設施處理村莊全部污水。污水處理采用自然處理、常規生物處理等工藝形式。該處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積小、抗沖擊能力強、運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質好等特點。適用于村莊布局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條件好、村鎮企業或旅游業發達、處于水源保護區內的單村或聯村污水處理。
集中式污水處理適用于村莊分布密集、經濟基礎較好的農村。
分散式污水處理:分散處理模式即將農戶污水按照分區進行收集,以稍大的村莊或鄰近村莊的聯合為宜,每個區域污水單獨處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或自然處理等形式處理村莊污水。該處理模式具有布局靈活、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有保障等特點。
分散式污水處理適用于村莊布局分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復雜、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莊。

農村污水處理的基本原則
1、分散處理原則:農村污水的產生時間一般都不很集中而且單個農戶產生的水數量很有限,但是從整個村莊來看,污水的產生量比較驚人,因此對污水的處理必須堅持分散處理的原則。
2、源頭分離技術的原則:即從污水產生的源頭進行技術控制、處理。比如:對農戶產生的污水進行源分離,就是把污水中不同的污染物按照不同的類別收集到一起,進行處理。
3、操作簡單的原則:由于污水處理工藝設施在農村當地,廣大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專業從事農村污水處理的人員少、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因此污水處理技術選擇應特別注重選用簡便易行、操作簡單運行穩定、維護管理方便,盡可能地利用當地技術和管理力量能夠滿足正常運行的處理工藝。